精心的制作和触动人心的故事,向来是影视作品征服观众、收获赞誉的金钥匙。此次白玉兰奖的角逐中,一系列优秀作品凭借这种精神内核脱颖而出。在最佳中国电视剧提名中,《不完美受害人》以独特的叙事角度揭露深刻的社会议题,展现出司法正义。《南来北往》以其跨越时代的宏大叙事和细腻的人物描绘,展现了铁路警察的坚守与成长。《追风者》深入刻画特定历史时期下,一群年轻人在金融、政治和社会动荡中的成长与抉择。《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》深刻呈现中国改革开放的壮丽画卷和个体命运的奋斗史诗。另外,多部剧集的摄影、美术也在此次评选中脱颖而出,《尘封十三载》《三大队》《特工任务》《追风者》入围最佳摄影;《尘封十三载》《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》《追风者》入围最佳美术。
在增量指标方面,新政规定,每年普通车车牌指标的配置额度为8万个。其中,摇号4万个、竞价4万个,按月度平均分配,并不得跨周期配置。单位指标占配置额度的10%,个人指标占配置额度的90%。
朱祁镇是1427年生人,年仅八岁时就登基为帝,年号正统。即位之初也曾经励精图治,但后来朱祁镇开始宠信宦官王振,这就导致当时明朝陷入了宦官专权的局面。在王振的怂恿下,朱祁镇于1449年御驾亲征,领军二十万征讨寇边的蒙古瓦剌部。结果由于明英宗和王振这对卧龙凤雏,二十万精锐明军在土木堡被仅仅两万瓦剌军队打的大败而归,几乎全军覆没,明英宗本人也沦为了战俘。瓦剌部首领也先乘胜追击,集结十万军队直逼明朝首都北京。
明英宗在土木堡带走了明帝国几乎90%的京军。土木一役之后,北京周围几乎处于空白状态,所剩下的兵力不到万人,根本无力抵抗瓦剌大军,此时北京城内人心惶惶,有人甚至建议弃城难逃,而在这危急存亡之际,于谦站了出来。
首先为了稳定人心,于谦拥立明英宗弟弟朱祁钰为帝,并说道“言南迁者,可斩也。京师,天下根本,一动则大事去矣,独不见宋南渡事乎”。军民之心就此稳固。
又迅速派出15名监察御史前往京畿、山东、山西、河南紧急招募兵员,应急训练。武器装备更是严重不足,于谦一面令工部停下所有制造任务全部赶制兵器,一面调南京兵器武备库126万件兵器入京。甚至派人到土木堡收集溃败的兵器,合计收集头盔5000余顶、盔甲5000余件、火枪11000余杆、火铳20000多只、火炮800余门等等。甚至令被调部队自带或到通州自取干粮,发动京城内所有工匠修筑城墙。还传令周围各县、河北、山西百姓拿起武器抗击瓦剌。
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,在于谦的调动下,各路勤王军星夜兼程,马不停蹄,最终集结了二十二万军队,并囤积了两个月的粮草,虽然部队质量无法与土木堡葬送的明军相比,但军队士气高涨。在也先到达的一个星期前,22w人在京城四面城防,九个大门周边严阵以待。
瓦剌也先这次南侵明朝,并没有南下占领中原,夺大明江山的盘算,也先只是想着在明朝这边捞点便宜,抢夺些人口畜牲。然而让也先没料到的,是明朝的政治中枢系统极为愚蠢,最后居然能把皇帝和一帮重臣困在土木堡,来个一锅端,这大大超乎了也先的预料,这才想着集结兵力一鼓作气拿下北京,由于是临时起意,准备并不充分,这也给了于谦反败为胜的机会。
此时北京城在于谦的组织下,早已没有了曾经的慌乱,对于瓦剌的进攻,也是应对自如。于谦亲自披挂上阵,出德胜门,亲自督战,与瓦剌决战。在于谦的带领下,北京内外,军民人人感奋,“居民升屋,号呼投砖石击寇,哗声动天”。
由于之前土木堡的大胜,也先过于轻视明军,觉得剩下的军队都是乌合之众,结果误入明军伏击圈,一上来就被明军的火枪队伏兵迎头痛击,损失近万人,也先的亲弟弟也战死。也先怒而倾巢出动,在京城北门四万蒙古骑兵对明军五万盾阵军,明军凭借防卫优势和城墙上的远火打击,屡次击退瓦剌军。 进攻无果的也先转战西直门,这里防守最薄弱,但城下的3w明军英勇顽强,全力死战,以巨大伤亡顶住了蒙古骑兵的攻击。 而后也先转战东门,直接遭明军骑兵的当头冲击,大败而归。损失惨重的也先只能率部逃窜,逃亡过程中数次遭受伏击,最后能逃回去的瓦剌骑兵不足两万,也先后来后也死于内部的叛乱中。在于谦的领导下,明朝成功转危为安,赢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。
明军于谦朱祁镇土木堡明英宗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